江苏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沿陇海线往西,可直达中亚与欧洲;沿“海上丝绸之路”往东,可贯通东亚、东南亚直至非洲大陆,因此,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交会点。坐拥区位优势,江苏各产业纷纷利用现有资源“走出去”实现产业转型。作为江苏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纺织服装业是如何在探索中迅速崛起,用实力打开了国际市场新发展空间的?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记者从省纺织工业协会获悉,江苏是我国纺织业第一大省,2016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510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5月份,江苏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76.94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基础上,要实现产业继续发展,必须带动更多企业走向海外。
在不少人眼中,企业走出去就是贴牌加工,将产品实现外销,其实不然。记者在无锡采访时,在纺织服装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行业管理者沈春宏感叹道:“贴牌加工只是走出去的初级阶段,那是‘蹒跚学步’,要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还需扬帆远航!”原来,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贴牌加工的订单,生产企业获得利润不足10%,以价格战、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我省纺织服装产业。
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告诉记者,产品输出只是我省服装产业走出的第一步。随着我省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要谋转型,必然要根据自身资源进行战略调整,并不断洞察、挖掘、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出击、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行业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在产业链层面进行深度布局。目前,不少企业已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资本输出 迎来大机遇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近年来我省纺企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据了解。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目前江苏纺织在境外拥有84个实业项目,涉足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美欧、澳洲;涉及境外棉花种植、加工到毛纺、棉纺、印染、织布、设计、制衣、销售、服务、贸易等全产业链。对于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有人会猜测是否因为国内条件恶化而进行的产业转移?会不会因为势单力薄,加大海外经营的成本和风险?对此,谢明解释:“走出去是江苏纺织新阶段,他们走出去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无论是装备上还是技术上市场上,都有更大思考,将为我省纺织服装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如今“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力强”已经成为江苏纺企走出去的“标签”。在这些企业中,红豆集团主导建设的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已经实现产值5.54亿元,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项目。阳光集团也正式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预计投资总额9.8亿美元,仅一期投资完成后,就可形成5万纱锭、1000万米精纺面料、100万套高档西服的生产能力。天源公司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投资设厂,与乔治理工大学纺织实验室就共同开发全智能无人化生产线达成五年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在五年内实现服装制造无人化
品牌输出 实现最高层次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江苏纺企成绩斐然,但不少企业并不满足,他们开始依靠品牌的力量让企业走得更远,使江苏纺企境外投资站到了更高的国际舞台上。前两年,不少中国一流品牌在海外崛起,深受海外市场追捧。不过在海外发展势头强劲的“出征”队伍中,服装企业却寥寥无几。但这个局面却在近期出现了改变,今年7月份,被称为男装国民品牌的海澜之家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专卖店,开启了我省纺企品牌输出的新历程。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计划赶上品牌输出的脚步。江苏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历程,经历了从“蹒跚学步”到“不疾不徐”再到“大步流星”三个阶段,并不断推进品牌提升和全球化布局,倾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服装自主品牌。谢明表示,纺织服装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会改变消费观念,促进产业发展。
出处“中华纺织网”
|